中國經濟網青島6月19日訊(記者胡考緒)2014年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成功舉辦,加快了青島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。同時, 大大撬動了“李滄旅游新板塊”,改變了青島“南熱北冷”的旅游空間格局,開啟了李滄區旅游事業發展的新征程。
李滄成為世園生態新區核心區
2014青島世園會為青島留下一個融自然山水、品質人居、精致配套融于一體的世園生態新區核心區,這個面積約34平方公里、可容納30萬人口的現代化世園生態都市新區憑借良好的生態優勢、便捷的交通體系和廣闊的發展前景,不斷吸引著人們的關注,同時,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房企也紛紛在此落戶,一座與時俱進的新城已經崛起。
在世園會籌建的短短幾年間,李滄東部脫胎換骨,基礎設施從原來基本為零的狀態,到目前道路、電力、燃氣、供排水、通訊、網絡等市政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的景象,讓周邊居民受益匪淺。李滄東部近幾年新建和改建了25條新路,路網結構已基本形成,路網密度達3.5公里/平方公里,其中,全面完成九水東路、世園大道、漢川路、東川路、合川路、銅川路、廣水路等道路建設,構建起青島市區北部完整的路網骨架體系,世園大道、金水路和九水路三條橫向主干道與黑龍江路、青銀高速和濱海大道三條縱向主干道交織縱橫。2012年11月開工建設的地鐵2號線及2014年開工建設的輕軌R1線,均經過該區域,將在不久的將來與地上道路體系共同成立體交通網,通達全市各處,便利生活指日可待。在安置房民生項目的建設中,始終堅持“為老百姓蓋高質量的房子”,居民的居住條件顯著改善。這里成為青島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扇窗口、一個樣本。
與此同時,世園生態新區核心區以布局合理、層級分明、輻射均衡的現代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為目標,加快學校、醫院、文體等民生工程建設。其中,教育硬件設施建設方面,全力推進青島市實驗初中李滄校區、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、賓川路小學、廣水路小學、徐水路小學、東川路小學、青島市第六十四中學等項目。
在“后世園時代”,作為生態新區的核心區,李滄東部區域將圍繞市委、市政府打造“人人向往的安居福地、創意高地和休閑勝地”的目標,堅持“低碳、環保、綠色、生態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,放大山水、園藝的生態優勢,全力構建一片環境優美、景觀鮮明、系統完善、生活休閑的生態新城區。
努力打造青島市民的休閑后花園
李滄區以迎辦2014年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為契機,大力開展生態環境建設,實現山更綠、水更清、城更美的生態建設目標。
綠化周邊道路,打造道路綠蔭長廊。其中,金水路兩側在保證道路整齊、美觀的基礎上,巧妙利用自然地形,精心設計喬、灌、草的搭配,打造了一條連接李滄東西的特色景觀大道,金水路也因此榮獲了“青島市最美人行道”的殊榮。
改造李村河上游,打造綠色河道景觀。李村河上游治理引入“園中園”設計理念及城市“綠道”的設計手法,體現生態化、自然化、精細化,改善河道周邊生態環境,營造城市景觀;設置活動廣場、健身場地、景觀橋梁、親水平臺、自然溪流等內容,打造成一條主題鮮明、功能明確、環境優美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濱水景觀長廊,成為市區北部重要的生態廊道、景觀廊道,被國家建設部授予“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”。
升級竹子庵,打造特色山景公園。2013年,李滄區政府以道家文化為主導、以2014青島世園會為推動、以自然生態為依托,對竹子庵進行全面升級打造,整合養生、休閑運動、文化體驗等綜合旅游功能,打造一處承載道教文化的生態之山、休閑之山、歸真之山,在繁華的城市中開展一條“探幽尋道”之旅。整體建設包括廊架、景觀亭、牌坊等景觀小品共12處,栽植淡竹、剛竹等竹子2.3萬余平方米,栽植櫸樹、銀杏、連翹等喬灌木5100株;建造長生亭、隱幽亭、廊架、三重道、太初門等景觀構筑物,水系800余米、景觀置石2200余噸。2014年,竹子庵公園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。
重整百果山,打造生態旅游新亮點。作為2014青島世園會的舉辦地,百果山森林公園已為眾人所熟知,可大家可能還對“2014中國最美村鎮”這一稱號有點陌生,作為青島市唯一獲得該獎項的百果山森林公園景區,已經成為青島生態游的必去之地。借助世園會的舉辦,百果山森林公園目前正在積極重整,進一步挖掘可利用的各項資源,意在打造集健身、休閑、爬山、養生、養老等于一體的特色景區,充分發揮景區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且原生態程度保護完好的優勢,大力發展生態旅游。同時,景區提供特色農家宴、蔬菜采摘、休閑垂釣等個性化定制服務,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。
以青島世博園景區為核心,整治后的李村河上游、竹子庵公園、百果山森林公園景區,再加上周邊的戴家山、長澗山、仙姑塔,共同構成了該區域獨特的自然和人文基底,使該區域完全具備了成為青島市區生態旅游最佳選擇的條件。將濱海大道以西、黑龍江路以東為核心的區域,劃為東部休閑生態度假區并進行開發打造的愿景已變得更加清晰,即在現有的世博園景區的基礎上,與李村河公園、竹子庵公園、百果山森林公園、仙姑塔等景區形成組團,開發成高層次、深內涵的綠色休閑的拳頭旅游產品,將這一區域打造成國家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,使世博園景區及其周邊區域成為名副其實的青島后花園。未來這一區域中的各個景區既一脈相承又各具特色,同時再增設一些科技館、博物館、美術館以及各類主題公園等,打造獨具特質的旅游集散地,進一步提升景區的核心競爭力,形成東部生態旅游區核心圈。
李滄成為青島旅游“三城兩線”戰略的主要節點
近幾年,為改變旅游資源和產品過多集中于沿海一線的格局,青島市全力拓展旅游空間,加快構建“三城兩線”的“全旅游”空間布局,拉動青島北部生態旅游、鄉村旅游、濕地旅游、山林旅游和歷史文化旅游發展。2014青島世園會的舉辦,已從根本上改變了青島的旅游格局,李滄區的旅游事業也就此邁上新臺階。傳統上以青島沿海一線和嶗山為旅游熱點區域的狀況,已逐步向“一線一點一世園”的方向發展。世園會后我市的旅游有了新的增長點,李滄要在縱深發展上彰顯潛力,有所作為。
除了以青島世博園為核心的東部生態旅游度假區,李滄區的中部、西部的旅游資源同樣不可小覷。
伴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購物休閑娛樂就是生活的消費觀念已經深入人心。李滄區中部有青島市最大的商圈,維客、利客來、北方國貿等本土商貿企業閃耀島城,近年來,萬達廣場、銀座和諧廣場、偉東?樂客城、寶龍城市廣場等一批商業綜合體紛紛落成,激發了傳統商圈的新活力,一個總商業面積達200萬平方米的“一站式購物天堂”迅速成長。而且,李滄中部是青島市地鐵交通的樞紐地帶,擁有良好的人流集散能力,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等時尚消費群體。
同時,為進一步提升中部旅游資源區的文化內涵,我們還積極宣傳推介青島啤酒二廠的“純生之旅”,加快推進九水西路啤酒酒吧美食特色街建設,打造工業旅游亮點,推進工業旅游產品的升級換代。深入挖掘李村大集的文化特色,進行相關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,傳承好傳統民俗文化資源,深度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,為李滄旅游的長遠發展挖掘潛力。
李滄西部滄口原為老工業區,承載著青島市民工業時代的記憶。隨著青島市產業布局調整,滄口老工業區內企業逐漸搬遷,承載青島工業時代記憶的老廠區成為本區域的重要旅游資源。李滄區充分挖掘市民精神休閑的層面進行旅游資源的提升,建設滄口藝術街區,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,形成文化創意旅游產業聚集區。深入挖掘滄口下街、夠級撲克等文化歷史內涵,重振滄口鍋貼以及三盛樓等老字號,充分利用古城頂、明真觀、大棗園牌坊等歷史遺跡,增加老城區的歷史記憶。做好以M6創意園為代表的老工業遺跡的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,以嶄新的方式重現歷史上的繁華與榮耀。
天然的生態優勢、豐富的旅游資源、難忘的歷史記憶、繁華的都市商圈,加上后世園效應的全力拉動和政府發展戰略的大力推動,后世園時期的李滄旅游經濟蓄勢待發。
(責任編輯:宋雅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