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灰色墻體,犬牙式墻頭,好似西安古城墻!澳卮髿獍,鹽池本來也是一座古城,已有500多年的歷史。正因如此,將環城公園設計成這樣的建筑風格!睂幭柠}池縣縣長戴培吉說。
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召集的鹽池現場觀摩會上,戴培吉介紹說:這里幾年前是居住著1720戶困難群眾的棚戶區,針對周邊400多畝荒地,縣委、縣政府決定變廢為寶,化荒為美?h里累計投入7億多元,讓1720戶困難群眾喜遷新居,還建成了“一環”“三園”“四區”的閉合式古城墻環城公園。如今,這里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,也是百姓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。
201室在排練街舞,206室學員在學古箏,209室在教二胡……集大型會議、演藝、排練、展覽、數字影院于一體的縣文化藝術中心排滿了一個個文化項目。
“平時這里中老年人居多,周末就成了年輕人的樂園!丙}池縣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旭介紹說,紅色文化育人,抓好產業培訓富人,通過豐富群眾文化活動、抓好文藝創作,讓文化產業創造效益。自2013年以來,鹽池縣共創作眉戶劇、舞蹈、小品、鹽池坐唱、微電影等文藝作品260余部,其中眉戶小戲《老關找羊》、舞蹈《大漠軍魂》等劇目榮獲文化部頒發的獎項,還參加了各省區市的交流演出。
繡花鞋、繡花枕、繡球、香包……在212室非遺刺繡室幾個巧手女子正在飛針走線!叭ツ晡覀兊拇汤C產品銷往西安、廣州、深圳,今年又拿到了上海訂單!鼻山忝么汤C合作社主任李向琴笑盈盈地說道。5年來,該協會帶動700多名農村婦女過上了小康生活。
“高高的坡兒,低低的坎兒,聽俺唱來聽俺侃……”一首寧夏花兒順風飄來,歌聲來自花馬池鎮四墩子村部。鎮黨委書記饒文志介紹說,這個村唱寧夏花兒的歌星多、唱手多,把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結合起來,走出了“一村一品、一村一韻、一村一景”的路子。近幾年來,我們采取“文化會演+民俗展演”的發展模式,通過文藝演出拉動鄉村旅游效益。2017年共接待旅客5萬人次,旅游收入達500萬元左右,帶動周邊3000余人就業。
鹽池縣委書記滑志敏說,近年來縣里摸索多種扶貧解困的路徑,產業扶貧、文化產業助力脫貧富民的文章越做越大。目前,全縣已完成102個行政村文化站的改造提升,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覆蓋。(經濟日報 記者 許凌)
(責任編輯:宋雅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