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人民生活幸福是“國之大者”。2018年以來,江西省南昌市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,在全力打好農村脫貧攻堅戰的同時,同步加大城鎮困難群眾脫貧解困工作力度,按照;、兜底線、救急難、可持續的總體思路,推動全市3.93萬城鎮貧困群眾醫療、教育、住房、就業、社保等煩心事、揪心事得到妥善解決。
“我的新房子不僅面積比之前大了3倍,而且每個月租金只需要300元,政府對我們的關愛真是太貼心了!卑犭x住了17年的D級危房,住進二室一廳的電梯房新居,張小英難掩激動。今年,南昌市西湖區在江西省率先開展D級危房他處無房戶申請公租房、周轉房公開搖號活動,張小英成為124戶中簽家庭中的一員,“拎包”入住寬敞明亮的周轉房。
近年來,南昌市以切實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為目標,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,擴大住房保障受益面,在全省率先提高租賃補貼標準,對符合條件的城鎮住房困難家庭做到“依申請應保盡!,讓貧困群眾住得起房。去年,南昌市住房救助低收入家庭64667戶,實物配租37268戶,租賃補貼27399戶,發放金額8116.14萬元,保障了全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需求,讓更多困難群眾實現“住有宜居”。
“你們把我照顧得很好,讓我老了還能享到這樣的福!倍宋绻澢跋,面對上門來探望的社區干部,南昌市東湖區董家窯街道龍沙社區91歲的居民陳如娟動情地說。社區不僅為老人申請了包括護理照料費、高齡補貼等在內的每月1860元補貼,還向第三方服務公司購買服務,根據老人的需求對她家進行適老化改造,并安排了志愿者定期上門服務,照顧其生活。
去年以來,南昌市兜底基本養老服務保障,將適老化改造列為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內容,以每戶最高改造金額2400元的標準,為全市年滿60周歲以上分散供養特困老年人、年滿60周歲以上的失獨老年人、年滿70周歲以上的低保老年人等5類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適老化改造7920戶。通過不斷擴充資源鏈接,增加救助服務有效供給,困難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、起居行走、康復護理等需求得到有效滿足,全市居家養老服務品質顯著提升。
走進紅谷灘區鳳凰家園社區“愛心洗衣房”,社區居民王茶英正將居民送來的衣物按照不同類別進行分揀、干洗、熨燙!罢峁┑墓嫘詬徫蛔屛壹饶芫徒疹櫳〉呐畠,還能有一筆穩定的收入!蓖醪栌⒄f。鳳凰家園社區主任吳捍東告訴記者,“愛心洗衣房”是南昌市探索助殘助困服務的新模式,主要是為轄區困難居民特別是殘障人士、孤寡老人提供免費洗衣服務,還能提供就業援助崗位。
近年來,南昌市落實“出現一戶、幫扶一戶、解決一戶”的動態援助工作機制,確保全市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。今年4月,南昌市人社局發布了《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服務清單》,對就業困難人員、城鎮困難群眾、具備一定就業能力的殘疾人等開展就業幫扶。其中,對年齡偏大、身體殘疾等原因造成就業特別困難的重點群體,要求所在街道、社區根據其就業意愿,開展個性化的“一人一策”兜底援助,優先推薦在公益性崗位就業、就近靈活就業。今年前4個月,南昌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1241人,“4050”人員再就業2067人,連續3年無新增零就業家庭,零就業家庭安置率100%。
“沒想到10天時間,就把低保辦了下來,還不用自己跑腿!苯,家住南昌經開區金豐社區的居民郭愛玲通過贛服通線上申請、數字民政系統受理、社區干部入戶調查等環節,成功申請了低保救助金。
為持續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,南昌市以完善“生活救助+專項救助”制度為抓手,在鞏固低保和特困供養基礎上,加快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,精準落實惠民政策,保障城鎮困難群眾基本民生。去年,南昌市在江西省率先實施城鄉社會救助制度標準統一,全面提升了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。截至今年4月底,全市發放困難群眾生活基本救助資金3.06億元,保障城市低保16835戶28913人,發放城市低保金7406萬元。(經濟日報記者 賴永峰 劉興)
(責任編輯:石蘭蘭)